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刘邦褒贬不一,有人说他背信弃义,视为小人,有人说他能屈能伸,实有大志。事实上,我们很难真正了解一位历史人物的真实模样,毕竟史书也是人写的,都带有主观感情的影响,做不到真正的客观评价,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凭着对刘邦的一知半解,发表自己的一些拙见吧。众所周知,楚汉相争时,刘邦的军队远远抵不了项羽,却是以少胜多夺得天下,逼得鼎鼎有名的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这么看来,刘邦确实是英雄,但这仅仅是在以成败论英雄,真正让我赞赏的是他成功的过程。首先,刘邦善用人才,虚心纳谏。楚汉争霸时,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选择离开刘邦。所幸萧何当了回伯乐,立马连夜追回了韩信这匹“千里马”,一劝刘邦接受韩信,二劝刘邦封他大将,三劝刘邦礼拜韩信。这才有了“一胜而遂天下志”的后续。从萧何日下追韩信,我们也许只看见萧何的目光长远,深谋远虑,那刘邦呢?要知道是刘邦任用了萧何,若不是他,萧何又何处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何况萧何在没有告诉刘邦的状况下,自作主张追韩信,刘邦理应认为有失自己的威严。当他见萧何回来,并未问罪,而是高兴,高兴自己的心腹回来了。再者,萧何三次劝说刘邦,刘邦非但没有恼怒,反而一一照做了。如此种种,不正是他善用人才、虚心纳谏的表现吗?若不是他广收人才,凭他一己之力,完全不可能赢得了项羽。其次,刘邦能屈能伸,顾全大局,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鸿门宴一文中的细节便可见刘邦称王蓄谋已久。根据文章的描述,刘邦刚开始在项羽面前是个贪财好色的俗人,项羽也因此放松了对刘备的戒备,让他有了可乘之机。后来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王关中,刘邦赴邀参加项羽暗藏杀机的宴会,才有了精彩的鸿门宴。他在宴会中极力放低自己的姿态,证明自己对项羽的忠心,迷惑项羽,使项羽失去了杀死刘邦的最佳时机。并在宴会中套出了内奸,一举两得。正所谓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印证了孔子那句“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乱大谋”。因此,刘邦实乃真英雄,正是他的这种在历代昏君中难能可贵的品质,造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巨大成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