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马龙、朱雨玲、丁玲……4月16日晚,黄石市体育馆星光灿烂。这儿聚集着中国乒乓球队所有男女主力,他们为瑞典世乒赛进行的热身赛,再度引爆黄石人的热情,也牵动黄石人对国球长达31年的情愫。
时隔20多年后,男女一队同聚黄石 在新建的国乒基地前,有一块硕大的条石,那上面写着“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题词的人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每个途经此处的人都要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 这是黄石人的骄傲所在,1987年,国球的首个训练基地落户在了黄石,从此,这儿成为了国乒一队唯一的家。这样的独一无二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92年,在河北正定成为国球第二个训练基地后,黄石才未能独享到这份为国球服务的荣耀。正定之后,又出现了成都、厦门、南通等训练基地。可选择的多了,加之黄石的地理位置、训练条件等所限,国乒一队再也没来过。
直到2016年,在新的国乒基地落成后,黄石人才又迎来了国乒女子一队的队员们。2017年4月到5月,姑娘们在此训练了一个月之久。此次瑞典世乒赛的热身赛,久违的国乒男子一队也来到了黄石。
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此次热身赛的乒乓球票最低的也要98元,最贵的达到398元。对于许多乒超比赛都是赠票的大背景下,这一定价实际上并不便宜,不过在黄石却不乏市场。16日晚的决赛,记者看到不少黄牛党的身影,而体育馆的上座率也达到了8成左右,赛场气氛格外的热烈。 几乎每名队员都有一段黄石回忆 国乒基地的一楼,有一个专门为国乒所建立的荣誉室,那儿记载了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与辉煌,当然还有一些国乒队员们昔日在黄石留下的旧照片。 “你看,这个就是丁宁!”荣誉室的工作人员指着一张合影照中的小女孩说道,果真是丁宁。一脸稚嫩的表情,仿佛像个小学生。那是2004年元月,丁宁随国家女子乒乓球队来黄石训练时的留影。从当年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到国乒队中的绝对主力,这一晃有14年之久。 在追忆这段历史时,丁宁也颇有感触,“除了中间曾受邀来参加过一次活动短暂停留外,之后就一直没能随队伍来过了,直到去年才重回故地。十多年了,这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了!”当记者问,如何看待当时的你和现在的这个你时,丁宁笑着说,“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长大了这么多,都变老了!” 虽然在好长时间里,黄石再也没有接待过一队前来集训,但这儿却一直是国家二队、男女青年队常来集训的地方。在这些旧照片中,你可以轻易地分辨出不同时代国手们年轻的面庞,邓亚萍、乔红、刘国梁、孔令辉,以及正值当打之年的樊振东、朱雨玲等。“可以这么说,自1987年基地建成起,此后的几乎每个国乒队员,都曾在这儿留下过属于他们的记忆,说黄石基地是国乒的摇篮一点都不为过。”黄石市体育局局长周泽良充满自豪地说。 黄石市民见证“大腕是如何炼成的”
“我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在国乒昔日的训练馆,负责看管场馆的一位姓张的老师傅如是说,这并非他在吹牛,因为这些年来,他与不少喜欢乒乓球的黄石人一起见证了国乒队员的成长之路。 新的国乒基地已经实现了食宿训一体化,也就是说,在整个集训期间,如果不出去逛街的话,国乒队员们几乎可以不用再走出基地半步。不过30年前却并非如此,那时的训练馆在距宿舍楼三四百米远的地方,队员们需要走过去参加训练。 “他们的训练太苦了。”张师傅告诉记者,“一到训练,经常要换几桶矿泉水,才能满足队员们的需求。”由于国乒缺少削球手,有段时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武杨经常被练得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食堂师傅最怕的是邓亚萍了,因为她一练就过了饭点,师傅们经常一等就到晚上八九点钟!”张师傅笑着说,“刚来时,邓亚萍连陪练都打不赢,后来能成为国乒一姐真的是练出来的!”
张师傅还谈到了现役女乒主力朱雨玲的“神功”,“以前出入都要凭门卡,她根本不用看,仅凭手感,就能准确地抽出属于她的那张卡。”对此,张师傅也连连称奇,“后来看她打球,球感特别好,指哪打哪,想到当年的这一幕,总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