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历时142天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国民党政府在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和策划下,抛出了所谓的和谈文告,企图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伺机卷土重来。
4月20日,蒋介石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开始整顿军队,扩充实力,加强对江南沿线的防固,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江南进。黄石港是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门户,一旦被破,解放军大军直入,可一举歼灭驻扎在武汉的国民党“剿总”白崇禧部,蒋介石隔江分治的梦想将彻底破灭。为此,从1949年初开始,蒋介石就千方百计集中兵力加固长江南岸的布防,将武汉“剿总”改编为国军一二六军,军部驻大冶县城,下属三零五师派驻石灰窑;将安徽省第八、九、十共计三个保安团从安庆外围的高河埠调来黄石,改编为九一 三、九一四、九一五3个团,充实三零五师,分驻铁山、江北兰溪桥头堡和黄石港三地。4月21日,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占领了江苏、江西等地。为了配合大军行动,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奉命也在向黄陂、广济线推进,控制了长江北岸的渡口。驻防黄石的国民党一二六军各师团官兵,面对解放军大兵压境 之势,惶惶不可终日,或战或降,举棋不定。担任黄石港江防任务的国民党一二六军三零五师九一五团团长郭坚,在黄石地下党的策反下,决定火线起义,以策应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黄石。随后,郭坚与安徽老乡九一三团团长马祥雅取得联系。在郭坚的启发下,马祥雅决定一道举行起义。5月11日,解放军到达江北桥头堡。驻守在桥头堡的九一四团立 即向驻守在黄石港的郭坚求援。郭坚接到求援电话后,命令运输连长潘玉德准备船只,集中于花马湖港内,准备在起义时及时迎接解放军渡江。同时,又借机把本团副团长陈桂生等十几名广西籍军官控制起来,以防止他们破坏和捣乱。12日上午,三零五师师长郭鉴淮命令郭坚,将所有船只集中在花马湖内,并炸沉几只大船,堵住港口,以避免船只出入为解放军所用。郭坚接到命令后,决定拖而不行,一定要保住船只,迎接解放军渡江。下午,师长见郭坚迟迟未动,开始起疑,就命令师部工兵连长带着一个排的工兵前来九一五团驻地,督促其执行爆破船只、封锁港口的命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