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石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这个中心,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资源要素供给。一是推动政策集成。对标省“五大行动”、市“30条”和经营主体需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8条”政策措施,依托全市“政策计算器”平台上线市场监管领域优化服务、金融扶持、资金奖补等政策14项,兑现企业质量提升、专利转化、质押融资贴息补助等专项资金650余万元。二是加强区域协同。深化长江中游四省九市市场监管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机制,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6个事项实现跨域办理。建立武汉都市圈公平竞争审查跨区域一体化工作机制,整合都市圈公平竞争审查资源,协同开展政策措施定期清理、评估、互审、信息公开等合作。三是推进改革试点。坚持以“小切口”改革服务带动经营主体“大发展”,大冶市“个体工商户精准培育帮扶”、阳新县“‘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抽查”等3个项目入选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服务相关领域经营主体8万余家。
二、围绕放宽企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推行“一次办”。综合运用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数据共享、联合验收、部门协同等方式,对开办企业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和系统重构,推动“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领域“一事联办”“跨域通办”“一窗通办”事项分别增至60项、52项、28项。二是实现“提速办”。推广证照“一键三联”改革,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联办、联变、联销,一表申请、一窗受理、统一出件,13个事项纳入全市“证照联办”首批试点范围,企业证照联办、联变、联销材料和办理环节分别缩减46%、84%、81%和66%,办结时间压缩至2小时。三是创新“无感办”。试点推行多领域“无感续证”,优化办理频次高、实施风险低的许可事项受理条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渠道对许可证即将到期却未提出换证申请的经营主体进行精准预先提醒,实现续证审批“线上智办”。四是深化“协同办”。深化“自助办”“免费代办”“社区帮办”等服务机制,在登记窗口、银行网点安排工作人员提供企业开办全程免费代办,在24个社区试点登记注册“社区帮办”服务。今年1-11月,全市新增经营主体4.45万户,实有经营主体总量逾36万户,其中企业占比25.1%,居全省第5。
三、围绕赋能企业发展壮大,持续增强助企帮扶力度。一是开展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统筹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质量技术资源,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9家,助力企业解决管理、标准、工艺等系列问题200余个,服务产业集群6个,创造经济效益3.96亿元,减免检验检测费用2300余万元,惠及企业857家。二是推进质押融资扩面增量。构建政府、银行、保险共担风险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与4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前三季度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6.49亿元,同比增长26.76%。完善企业质量融资体系,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渠道,6家企业通过“鄂质贷”获得授信支持共计2.1亿元。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两站”建设,新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5家、商标品牌指导站9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业务指导、能力培训等多样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组织开展武汉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交流活动,新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3份,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检查5次,全年查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8件、商标侵权案件21件。
四、围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一是发挥制度刚性约束作用。调整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争议协调、审查协作、举报处理、第三方评估、专家评审等机制,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内容,增强监督规范的有效性。二是开展政策措施审查清理。认真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扎实推进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重点围绕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具体政策措施,审查新增政策措施508件,修改5件,不予出台1件;清理存量政策措施913件,修改13件、废止25件。三是深化价监竞争守护行动。开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活动,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调查反垄断案件3起,查处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案件9件。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水电气暖等领域,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交叉检查抽查,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6件,清退违规收费79.36万元。
五、围绕助力企业松绑减负,着力规范执法监管行为。一是推行部门联合监管。创新“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监管,推动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率92.5%,较去年同比提高22.1个百分点。二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持“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规定,建立健全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动态更新包容审慎监管“三张清单”至 62项,依法办理“不予行政处罚”“减轻”“从轻”行政处罚案件588件、减免罚款962.2万元、减免企业110家。三是完善柔性执法机制。严格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坚持事前普法、事中说理、事后释疑等“说理式执法”举措,建立健全案后督导服务、整改核查、困难帮扶等机制,采取引导教育、指导建议、约谈告诫等非强制措施,将违法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实现监管执法政治效果、法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在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等领域持续赋能加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