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我们今天之所以那么晚不是因为没有发出去,而是我们被临时封号了24小时,刚刚解封。给大家看看后台截图:
一个尚且没有定论的事情,没有官方通报的事情就可以随意定义所谓的混淆用户视听,呵呵,没话说。今天说点简单的。先询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一直不知道类似的事情该如何解决,记得之前也遇到过好几期,后续好像都没有下文。话说我们前几天写的农民主题有很多网友非常想继续看,其实怎么说呢,要写的话会有一大堆。很多农民都把稻谷草料放在公路上晒。造成了严重堵车。据说这种晒粮的地面无论对于四轮还是2轮都是非常致命的,整个地面完全没有任何附着力,根本刹不住。完整视频:
基本上只能抢救回来很小一部分。 再说可能和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事情,就是公共车位上,被其他人人肉占位的事情。车子没来,人就是不走,占着车位,最后不得已叫来了叔叔。老实讲,我们对于目前的很多纯电车的安全性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从大量的数据显示,在同车龄、同车况的情况下,新能源电车的爆燃率要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远高于油车,而且电车一旦起火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再加上现在各家电车的各种奇葩设置,吹得神乎其技的所谓驾驶辅助技术麻痹欺骗了很多人,因此各类惨痛的事故也层出不穷,值得我们每个人注意,我们在若干年前就写过文章提醒大家,很多东西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轻易的被所谓的网红企业家带偏了。成都天府大道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突发一起惨烈事故:一辆网红电车快速行驶中与绿化带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有人试图打开车门援救未果,驾驶员不幸遇难。大家真的是拼了命去救人,徒手拿拳头砸,拿肘部去砸,拿物品去砸,门都打不开。真的惨。 这位大哥手都砸出血了都没用,只能眼睁睁看着司机被活活烧死在车里。大家拼了命的去砸门,希望把门打开,把人救出来,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很多救援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司机被活活烧死,救援的人们都哭了:除了某些品牌的粉丝之外,大家其实很理智,这个事情撇开酒驾,单纯从车辆的角度其实也有很大的问题,任何车辆,不仅仅局限于电车,油车也是一样,出了事故以后应该不至于打不开车辆,而且这起事故甚至都没有倾翻,碰撞之后就打不开车门是需要我们深思的。有大神分析:1. 看了事故前的后车视频,事故车在四车道的宽阔道路的最右侧超速行驶,车速据后续报导超过了150kph。在路过十字路口的时候为了避让车辆,快速变道,由于车速过快、操作不当或者地面打滑等原因,车辆进入钟摆状态,失控横跨三条车道装上中央隔离带,然后翻到了对向车道。所以看起来好像车子是停在路边起火,其实经历了严重的碰撞过程。2. 引发起火的核心损伤来自于底部。目前新国标的底部碰撞防护是150J,这个标定和此前通用奥特能1.0的标准一样,所以我们很熟悉。给大家参考的是路面小石头被高速车轮卷起来打击底盘,能量大概是40-70J。奥特能2.0已经升级到300J以上了,很快还会出现500-1000J的方案。但是这种和直接撞击隔离带硬磕底的能量无法比较,这种冲击带来的能量是万焦级的能量,底部护甲被击穿。3. 值得讨论的是两个核心点:1. 起火扩散速度过快(疑似爆燃);2. 碰撞后车门救援人员打不开(疑似未解锁,媒体报道称可能是变形原因,然后具体什么原因我们等公告吧)。我其实是比较诧异的。因为此前我记得一直在宣传自己还有一套低压电池冗余结构,那么为什么这次没有起效呢?…当然评论区有人说其他视频源可能表明是车门框变形导致的拉不开。这个我们就先存疑吧,因为如果变形拉不开,那要考量的因素以及安全风险研判就更复杂了。低压电瓶亏电,无法在车外开门,必须从车门紧急拉手操作。我也有个疑问,如果我的车亏电了,车内没人,这时候售后服务是如何帮我开锁的。相对于有车外机械开门拉手的车型,就存在一种工况,门打不开,而机械拉手能打开:车门在事故瞬间完成解锁,但随后全车因为事故断电。此时,机械拉手能够在车外开门,而某车只能在车内开门。此时如果车内人员失去行动能力,就无法在车外完成救援。所以在那一期答网友问中,建议大家随车携带破窗器,恐怕自己带是没用的。应该是救援人员带才行,因为车内乘员可能在事故中失去行动能力。这个车祸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酒驾事故,更应该引发我们的沉思,很多国产电车的设计都有商榷余地的,其宣传更是一家比一家神乎其技,我们不止一次的呼吁应规范现在的电车设计和宣传方式,不能让普通消费者觉得自己的电车无所不能可以飞天遁地了,这个其实是有很大的误导嫌疑的。相关的讨论还在进行,不知道厂家会不会出相关通报,让我们静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