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刚过去,各地的雨水开始充沛起来。春雷一响,万物生长,又到了花草树木开始努力生长的季节。但每年的这个时候一些“毒物”也开始蠢蠢欲动。
提示一下,它们圆嘟嘟、肉乎乎,有的色彩鲜艳,可“有毒”与“无毒”却难以分辨。 没错,说的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毒蘑菇! 近日,有深圳市民在梧桐山踏青时,看到山上冒出了一片片娇嫩的蘑菇,公园管理人员接报后到场查看,发现这些蘑菇是能致命的剧毒“鹅膏”。
深圳市食药安办获悉后,立即向全市发出“通缉令”——促请全市各区和有关部门立即开展排查,尽快到各自然公园,比如梧桐山、大南山、塘朗山、凤凰山、七娘山、笔架山、阳台山、莲花山公园等摸底,寻找野生毒蘑菇的踪迹,并在公园出入口等显眼位置向游客设置风险提示。 既然这么大阵仗,那“鹅膏”到底有多毒? 下面来给大家科普下:“鹅膏”是野生蘑菇的一个类别,其中一些含有剧毒。 别看这菇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邻家女孩”的模样,“穿鞋、戴帽、穿裙”,苗苗条条,白白净净。
但它的“内心”却非常毒。其中所含的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此菇,就可能被毒死。 它号称蘑菇界的“毒王”,2000-2014年间,在我国因食用(误食)这种毒蘑菇,有99人中毒,其中48人死亡。 
每年这个季节很容易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类似的案例也曾在多地发生过
2020年3月的一天,深圳盐田区的一家5口爬了趟梧桐山。其中,两位老人家在路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片白色的蘑菇,当即高兴地摘了一堆回家煮汤。 过了10个小时,两位老人和女儿都开始恶心、上吐下泻,紧急送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原来,他们吃的正是致命鹅膏“白毒伞”。 2020年3月,深圳市一家四口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而被送至深圳市人民医院。经医生询问得知,他们是在梧桐山采摘的野生毒蘑菇,并于周六晚上食用。 其中,73岁的老父亲食用最多,大概有10颗左右,还喝了两碗汤,导致出现肝肾损害,其余家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害症状。 根据调查,高度怀疑为白毒伞鹅膏中毒。 这些案例,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不认识的蘑菇千万别吃!
中毒后潜伏期短,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也有造成肾损伤的报道。
有些种类可以食用,有些中毒后有消化道反应、有些可以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含有神经精神型毒素,中毒表现为瞳孔缩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类似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毒蕈碱”样症状。
以下是常见的毒蘑菇,大家一定要记得擦亮眼睛!
点击查看大图
2、马上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孕妇慎用催吐; 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3、加盖毛毯保温; 4、立刻送医院。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5、保留毒蘑菇样本,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总而言之,来历不明的蘑菇不摘!不买!不吃! 答应我,每个人都要做到! 以上这些大家都记住了吗? 赶紧转发告诉更多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