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 91岁的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 国人哀痛!世人悲恸! 24日上午10点 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 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数万民众排起长队 前来送别袁隆平院士
“惊闻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心中顿时一慌。如果‘老爷子’还健在,我种植巨型杂交水稻更有信心。” 5月23日上午,细雨绵绵 记者赶往大冶市陈贵镇袁伏二村 千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 见到了正在巨型杂交水稻秧田 清理杂草基地负责人 袁致海和他的儿子袁格宇 聊起3年前和袁隆平会面的那一幕 袁致海记忆尤新
22日,袁致海的手机电话特别多,许多外地同行向他打听院士去世的真实情况。下午时分,得知确切消息后,袁致海的心情非常沉重,把自己关在房间默哀。
说起种植巨型杂交水稻 袁致海和袁隆平院士还有一段渊源 2018年9月7日,袁致海和陈贵镇水产办主任周红胜、大冶市水产局总工唐贵良一行三人,专程赶赴湖南长沙“杂交水稻国际大厦”拜访袁隆平院士。当天正是袁隆平88岁生日,事务特别繁忙的他在作了一个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后,于下午5点左右接见了袁致海一行,交流近半个小时。
有个细节,袁致海至今记忆尤深。当他拿出黄石市农业局出具的“关于商谈建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公函时,院士接过袁致海的身份证,对照证件和袁致海本人认真瞅了几眼,然后亲切地说,“你也姓袁,本家人呀。”
随后,聊天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刚作完长时间的报告,但精神却很好。“我一生热爱研究杂交水稻种植事业,一点不觉得累。”这句话,给袁致海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开始聊天,袁隆平院士就和袁致海聊起了袁氏家族历史,他说他非常注重家国情怀。得知黄石这边申请建立院士工作站,袁隆平欣然赞同,并在公函上签字同意。袁隆平说,湖南、湖北一江之隔,人文相近,地理相同,如果建站的话,他可以让他的专家团队来进行技术帮扶。
交谈中,袁隆平院士说,他一生有两个梦想:希望他研究的巨型杂交水稻,“禾下好乘凉,谷穗扫把长”,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左右。科学无国界。他希望把研发的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能解决更多贫困国家、贫困人民的温饱问题。
临走前的晚上,袁隆平院士来看望袁致海一行。他说他到过武汉,对黄石有所了解,知道黄石这几年发展比较好。袁隆平殷切地说道:“我希望你们把巨型杂交水稻的一粒种子引进回去,让种子在你们家乡生根发芽,扩大种植面积。”
“感觉和老爷子聊天,就像村里的一位长辈一样亲切,丝毫没有领导和专家的派头。”交谈中,袁隆平院士思维敏捷,话语幽默。他说他一辈子热爱劳动,包括打扑克类的脑力劳动。
2019年,大冶市千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引进巨型杂交水稻种子,当年试种了3亩。
“4月20日播种的稻种,最近准备插秧了。”袁致海介绍说,示范区目前开发有40亩巨型杂交水稻水田,丰收期在10月份前后。眼前不到一亩面积的秧田,居然能栽种四十亩的水田?“巨型杂交水稻的秧苗分裂太厉害了!”据袁致海介绍,一粒种子最高可以分裂32根秧苗,而一根秧苗成长后,又能分裂出46根谷穗,一根谷穗又能长出600粒左右的谷子。
“亩产可以高达2000斤左右,还可以套养鱼、泥鳅、龙虾等。”袁致海表示,巨型杂交水稻丰收期能长到1.2—1.5米高,既能遮阳,又能蓄水,比一般稻田更适合套养水产品,种植的附加值更高。
“要是收成稳定的话,明年我还会扩大种植面积。”袁致海沉痛地说,3年前和袁隆平院士的一面之缘,如今成为永别。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力量,把巨型杂交水稻产业做大做强,不辜负袁隆平院士当年的殷殷嘱托。(记者 朱世杰 文/摄)
袁隆平的一生 都在致力于让中国人端得稳饭碗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袁老更是一位气排球运动爱好者 “现在想想,那会儿袁老与我们一起打气排球的事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 作为黄石人,黄石市铁山区气排球协会会长胡国智曾在球场上有幸与袁老进行过一番切磋交流。
2013年全国气排球湖南站比赛,应湖南省体育局邀请,以胡国智等黄石队员为班底的湖北队前往长沙比赛。“在与湖南隆平高科队进行交流赛之前,袁老就赶到了现场。”这是胡国智第一次在电视机外看到这位鼎鼎大名的院士。
比赛开始前,袁隆平特意脱下了西装外套,示意场上的选手一起练习。“那时候袁老已经83岁了,但是他一点都不像一位耄耋老人。”在球场上,胡国智看到袁隆平经常会全身跃起,单掌扣杀,或者蹲下身子,奋力补救。“直到打上几个来回后,袁老才下场休息。” 袁隆平运动完后并未离开球场,而是坐在场下饶有兴致地全程观看了湖北队与湖南隆平高科队的比赛。“比赛结束后,我们都拥上去要和袁老合影,他没有拒绝,挨个与大家拍照留念。”
在胡国智心中,袁隆平是一位说话声音洪亮且爱笑的老人。“我和袁老面对面交流时,他告诉我自己有两大爱好,一是下稻田,一是打气排球。”在聊天中,袁隆平满脸都是笑容。他还打趣地告诉胡国智,自己虽然打球水平不高,但在场上很有号召力,总能召集很多人来参加比赛。
“离开之前,袁老还夸奖湖北队打得不错,但是仍要继续努力。”直到现在,胡国智都能回忆起袁隆平说话时那和蔼的面庞。“我们也不会忘记袁老的嘱托,练好技能,并且将他喜爱的气排球运动不遗余力地推广下去。”(记者 胡波 视频 徐鹏举)
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我们会带着您的梦想
勇敢奋进,继续前行
悼念缅怀,接续奋斗! 袁老,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