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汛期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工作。5月26日,区卫健局、区疾控分中心联合八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洪涝灾害引发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
本次卫生应急演练以突发霍乱疫情处置为题,采用投影、解说、问答,全程模拟实战的方式,围绕疫情的发现与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突发事件报告及处置、隔离与消毒、风险评估与疫情研判和应急响应终止等内容开展模拟演练。各参会单位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进行推演,推演严谨、有序,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认真落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部署,做好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充实卫生应急队伍,确保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迅速响应;二是要准备充分,做好物资、检测试剂和消杀器械、药品储备,加强演练培训,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健康教育及疫情发生后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工作,避免引起公众恐慌。
此次培训,“理论+实操”双管齐下,提升了我区基层应急队伍业务水平和应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也为今后科学、规范地应对洪涝灾害后极易发生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指导。 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常见的有伤寒、痢疾、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水灾过后还可能患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另外还要注意防止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二、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疾病? 1.注意环境卫生。环境清理第一位,要清理家庭周围的淤泥和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填平或疏导地面积水,倾倒容器积水并倒置容器。被淹的家具清洗一遍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 2.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饮用前一定要进行消毒;浑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3.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4.加强家畜的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 5.做好防蚊灭蚊,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种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纱窗、纱网、蚊帐和各种防蚊灭蚊药物等;治理环境,清除室内外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罩;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6.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 7.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用肥皂将脸盆洗净。 8.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9.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三、洪涝灾害后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注意哪些? 1.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尽量不要接触污水;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进行消毒、包扎。 2.以下食物不能吃:直接受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蔬菜、水果;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有异味的剩饭剩菜;;以及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野菜、野果等。 3.以下食物可以吃:新鲜的未被水污染过的食品;烧熟、煮熟的现场加工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熟食;易拉罐、玻璃瓶装、密封性能可靠、无破损的标识完整的定期包装食品,经清洗外包装、适当消毒,可以启封食用。 原标题:洪涝灾害引发疫情怎么办?这里有演练+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