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章山街道:“三长合一”聚合力 共建和美乡村 ...

[同城] 章山街道:“三长合一”聚合力 共建和美乡村

[复制链接]

章山街道:“三长合一”聚合力 共建和美乡村

发表于 2025-10-22 13:30:00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50 0 查看全部

金秋时节的章山街道,处处皆是动人画卷:章山村的沟渠清波荡漾,韩家铺湾的路灯暖光融融,下段村石佛洞湾组的竹篱菜园整齐雅致。这些点滴变化,正是街道以“三长合一”机制为抓手,深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与和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去年以来,章山街道创新推行“三长合一”工作机制,将村民小组组长、党小组组长、理事会会长“三职整合”,组建起一支由村民“身边人”牵头的治理队伍。此举不仅延伸了服务触角,更有效破解了以往“办事慢、合力弱、易反复”的治理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情与力量。


干群同心

实现从“脏乱差”到“微景观”的蜕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首要的是破解“脏乱差”难题。“以前路边杂草比人高,沟渠臭气熏天;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就能沿河散步。”谈起家园之变,章山村李朝班湾村民李申洪感慨万千。这一转变,源于“三长合一”队伍牵头的环境整治攻坚战.

151742c4czo0vokkgticku.png


在李朝班湾,村“两委”干部和微管家队长(“三长”队长)李继利带领队员深入村民家中走访,细致梳理出乱搭乱建、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等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并据此制定了详尽的整治清单。他们以身作则,手持锄头清理杂草,拆除违建广告牌。随着环境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和孩子们纷纷投身其中,自发清理卫生死角。截至目前,李朝班湾已累计开展集中清扫活动24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2.5吨,拆除旱厕37个。如今,踏入章山村,曾经的“脏乱差”的角落已焕然一新,变为处处皆景、步步入画的宜居家园。


151741l5z8frlskbb8okja.png

在下段村石佛洞湾组,主干道旁原本被废旧地膜围挡的杂乱菜地,也在“三长合一”队伍的积极带动下焕然一新。村民主动清理垃圾、拆除旧架,搭建起整齐雅致的竹篱笆,使得菜园成为村中一道亮丽风景。“现在用竹篱笆围起来,既美观又好打理!”村民王大爷望着自家绿意盎然的菜园,满脸欣慰。


机制赋能

促成从“被动等”到“主动办”的转变

“以前报修路灯要等很久,现在有了‘三长’带头,有什么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章山村韩家铺湾村民韩山坤望着重新点亮的路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51742e6jr3vp1v38r1lv3.png

自“三长合一”机制推行以来,各队伍积极配合村“两委”推进民生实事、协管公共事务。滨湖村下径湾突遇暴雨导致河道淤塞,“三长”队长带头清淤,村民积极响应,迅速恢复灌溉;龙泉村“三长合一”队伍牵头安装路灯,照亮村民夜归路;滨湖村拓宽村道,破解了“会车难”;下段村修建了活动广场并添置健身器材,让村民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让“三长合一”队伍成为村民心中“信得过、靠得住”的坚实力量。

为巩固治理成效,“三长合一”队伍还积极搭建“政策宣讲+诉求收集”双向沟通桥梁。各村“三长合一”队伍通过湾组夜话、微信群等渠道,累计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从“垃圾桶不足”到“道路需拓宽”,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建议,均被及时反馈,成为治理决策的“金钥匙”。

“过去有问题不知找谁,现在‘三长’主动上门问需求,效率高多了!”村民们由衷赞叹。


共治共享

推动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跨越

随着“三长合一”机制的深入推进,章山街道的村民逐渐从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建设的“主人翁”,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风貌、新活力。

151742ba1ha1ohrb1jzjrb.png

“环境变美了,日子更有奔头,我们更要一起守护!”在章山村沟渠改造中,村民慷慨出资、投工投劳;韩家铺湾路灯修缮时,大家主动参与挖坑拉线;石佛洞湾菜园整治中,村民分工协作,共塑家园“高颜值”。从出资出力到建言献策,村民正以切实行动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主角。

151746hmj2p6y7sw2j2p73.png

151746khd50qpmqprh47e9.png

“‘三长合一’不是简单的职务合并,而是把为民服务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章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三长合一”机制,在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再发力,让“小事不出湾、大事有人管”成为常态,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共绘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崭新图景。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