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走!去黄石这家早餐店嗦粉!

[同城] 走!去黄石这家早餐店嗦粉!

[复制链接]

走!去黄石这家早餐店嗦粉!

发表于 2025-9-20 08:35:00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86 0 查看全部

清晨的黄石港区纺织二路,阳光洒在“刘记汤粉店”红色门头上“创百年品牌 坚持优质出品”的字样格外醒目,这家老店已走过四十多个春秋,如今不仅成为黄石人记忆里的早餐符号,更用一碗碗热腾腾的汤粉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清晨。

走,黄石日报《风味·黄石》栏目带你去打卡刘记汤粉店。

岁月沉淀的烟火传承


店里十张方桌早被坐得满满当当,老味道里藏着新老食客的默契。年长的老人会把油条掰成小段,泡进热汤里浸软,一口粉一口油条,是刻在骨子里的老吃法;年轻妈妈捧着小碗,把粉丝挑得凉些,再喂给身边的孩子;年轻人则较随性,一手端粉碗,一手捏着脆生生的油条,桌上还摆着刚拆封的气泡水,新老吃法在这个小店里交融碰撞。

103516khe3o4rmom5ktoss.jpeg
103516k2bs4nxxc621ubjj.jpeg

“算下来,这店已经有四十多年喽。”操作间里,67岁的刘老板手里的汤勺没停,边给粉碗撒葱花边回忆。1984年,他和妻子在纺织二路支起小摊,最初卖过热干面、馄饨、汤粉,品种繁杂却样样实在。

“那时候忙得脚不沾地,两个人从凌晨两点忙到中午,还是顾不过来。”后来夫妻俩合计,与其“样样有”,不如“一样精”。最终敲定主打汤粉,这一坚持,就从青丝熬到了白发。

103516m7ahepxbthdx8r76.jpeg


103516moc0p0yrpppqhrkq.jpeg

103520ocqyklmzyealgbei.jpeg

如今,小店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今年9月9日,老店搬到了对面的新址,红门头更亮了,店里能坐下五十多人,比以前宽敞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刘记” 的烟火气有了新的传承者,1981年,刘老板的儿子刘亚奇出生了,随着时光流逝,刘亚奇从当年在店里帮忙递碗的孩童,成长为老店的“管家”。每天早早到店核对订单、招呼客人;三医院南门附近的分店,则由刘亚奇的妹妹刘星星打理,将老店的味道与服务延续到新的区域。“都是家里人盯着,用料、火候不敢差半分。”

103520ic5ce7aeqzg7zqeq.jpeg

“很多老顾客从年轻时吃到现在,有的带着孩子来,还会说‘我小时候就吃你家汤粉’。”刘老板笑着说。

鲜材快手出真味

四十多年来,店里的“生物钟”从未乱过。每天凌晨,采购新鲜食材,腰柳肉、猪肝、牛肉都要亲手挑。“肉质嫩不嫩,一看一摸就知道”。接着,准备汤底、调配配料,六点多准时开门,十二点左右当天的食材就能售完。“有的人不知道吃啥,就来这儿凑个午餐,都是熟面孔了。” 刘老板笑着说。

103520r833cqk833w006n0.jpeg

“做汤粉不难,但要做得天天有人来吃,就得较真。”刘老板拿起一个小碗,碗沿磨得有些亮,这是他用来量肉的“标尺”。“你看,每碗肉都用这碗量,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这“较真”,从食材处理就开始了。猪肉选的是新鲜腰柳肉,洗净切片后加淀粉抓匀腌制,嫩而不柴;猪肝得凌晨买回来,洗干净切成小片,用盐水泡片刻去腥味,再用绞肉机切片,加酱油、淀粉拌匀,鲜气一点都跑不了;牛肉同样选腰柳肉,切片腌制后口感细腻。

103520wk2t1to5cs888tp5.jpeg

103524v6mjgja4wnttz22t.jpeg

103524uyvzyywlyngo8nlg.jpeg


“这碗汤粉想要鲜,食材就得‘活’。”刘老板说,就连粉丝和青菜,每天也会提前搭配好放进碗里。“提前备好,做起来快,客人不用等太久,两分钟就能出一碗。”他边说边用手指了指。只见操作间的桌上,提前煎好的荷包蛋、炸得金黄的油条码得整整齐齐。打包区的葱花、小菜、调味品摆成一排,方便客人按需添加。

八点半是用餐高峰,店里人络绎不绝却排队有序,外卖小哥取单后,他们忙中还不忘叮嘱一句“慢走,小心洒了”。即便人多,夫妻俩的动作也丝毫不乱:水煮开,放入预配好的粉丝和青菜,加少许调味品,再倒入腌制好的肉类,快速搅拌防止粘连,再将火候转中小,等食材熟透即可出锅。

103524k833f9xvgid5u6vc.jpeg

103524d4z9wpkwpxy0ra4w.jpeg

103527nsx5hkczkflzi8vl.jpeg

“不定期要换锅,不然汤会串味。”刘老板指着灶台边的备用锅。“汤是汤粉的魂,一点杂味都不能有。”在他们看来,汤粉虽简单,却藏着“用心”二字,不需要复杂的调料,只要食材新鲜、火候到位,就是最好的味道。

刚出锅的汤粉格外诱人:雪白的粉丝浸在汤里,嫩红的瘦肉浮在表面,翠绿的葱花撒在上面,热气裹着肉香、汤香扑面而来。吸一口粉丝,滑嫩爽口;咬一口瘦肉,鲜而不腻;喝一口热汤,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这是黄石清晨带来的暖意。

103528robvblv5ablyhooj.jpeg

一碗汤粉的百年目标

“我家住附近,吃刘记的汤粉快三十年了。”坐在角落的张奶奶边吃边说,以前在纺织厂上班,每天早上都来一碗,现在还是习惯绕到这儿来。对“老黄棉” 人来说,刘记汤粉不仅是早餐,更是一段记忆——老街变了,街净巷亮了,但这碗汤粉的味道没变,那份清晨的温暖也没变。

103528dmiv213120gs0bv0.jpeg

103528tfrujp7umkfw7u8h.jpeg

随着年龄增长,夫妻俩身体也大不如前,但即便如此,夫妻俩也从未想过放弃。“年纪大了,毛病也多,但只要还能做,就不想歇”。他们坚持“无特殊情况,全年无休”,哪怕过年,也只歇一两天。“好多老顾客过年也想来吃,我们尽量满足”。  

2017年,这家店注册了“刘记”商标。有人劝他们多开几家分店,甚至有人提出加盟,但都被夫妻俩婉拒了。“不是不想做大,是怕味道变了。”刘老板解释,之前曾有人尝试加盟,可无论怎么教,都无法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味道。“我们不想让慕名而来的顾客失望,更不想砸了‘刘记’的牌子。家里人盯着,放心!”

103531mk5f77fhz778ok4h.jpeg

“有在外打拼的游子,每次回黄石,必来吃我们刘记。”对于刘老板夫妇来说,顾客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动力。每当有人说“好吃”,他们的脸上就会洋溢出满足的微笑。“辛苦肯定有,但想到这些等着吃汤粉的人,就觉得值了”。

如今,“刘记”的招牌在纺织二路愈发醒目,来往的客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夫妻俩的初心没变:认真煮好每一碗汤粉,用心对待每一位顾客。

103532aextpphjw6ol8ipg.jpeg

中午左右,店里渐渐安静下来,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这碗热气腾腾的汤粉里。这是属于黄石的烟火气,也是属于刘记的坚守与温暖。

四十余年的时光里,一碗汤粉熬煮着老味道,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未来,我们会继续做下去。把汤粉做好,把牌子做扎实,让‘刘记’的味道,再传几十年,朝着百年老店走。”

103532jxv2pswgdsz74sss.png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