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黄石 互动 黄石动态 《蕾蕾说阳新》如何成为阳新文化新名片? ...

[同城] 《蕾蕾说阳新》如何成为阳新文化新名片?

[复制链接]

《蕾蕾说阳新》如何成为阳新文化新名片?

发表于 2025-11-5 21:46:00 来自 同城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880 0 查看全部

在阳新县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媒体人

她用亲切的声音、生动的讲述

将家乡的红色历史、人文风情与发展变化

娓娓道来

让社科知识走出书本、走进群众生活

她就是

阳新县融媒体中心播音员

《蕾蕾说阳新》栏目主持人张蕾

她不仅用话筒传递着阳新的声音

更以社科宣讲为笔

在基层大地上

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



094636tr3mramuze6e8e8r.jpeg


归乡逐梦:从“话筒新人”到“家乡代言人”

2022年之前,张蕾的人生轨迹里,“阳新”还只是“家乡隔壁的县城”。1996年,她出生于黄石市西塞山区,从武汉东湖学院毕业后,于2020年在武汉市新洲区融媒体中心开启了职业生涯。“那时候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夜晚看到武汉的烟火气,会想起黄石老街的美食,想起长辈口中‘黄石有好山好水’的念叨。”张蕾笑着说。2022年,她考入阳新县融媒体中心,“稳定”是最初的动力,但真正走进这座县城后,她才意识到“回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094636cozq77fau97gz9gf.jpeg


初到阳新,张蕾便感受到了这座县城的热情与活力——同事间融洽的氛围、群众对家乡文化的重视,让她迅速融入。很快,一项重要任务落在了她肩上:打造一档聚焦阳新本土的专栏节目。“领导说,栏目名字要亲切,让观众一听就像身边人在说话。”于是,以她名字中的“蕾”字命名的《蕾蕾说阳新》应运而生。2022年8月23日,《蕾蕾说阳新》第一期节目正式上线。


094636vw869qhyibxwrjdj.jpeg


起初,张蕾给自己的定位是“家乡故事的讲述者”,只想把阳新的事说给大家听。随着栏目推进,她收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反馈:有人希望多讲些本地红色故事,有人建议挖掘乡镇的特色民俗,还有人主动提供祖辈流传的历史细节。“有一次,我们讲述龙港的红色历史,有位观众在评论中指出某个时间节点不够准确,并补充了自己所了解的老资料。”这份认真让张蕾深受触动,也让她的角色悄然转变——从“照着脚本念”变成了“带着思考讲”。

如今,作为黄石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黄石市“社科飞燕・城市文明”讲解员,张蕾的身份多了一重,责任也重了一分。“每次拿起话筒,我都觉得自己代表着阳新的形象,必须把每一个故事讲准、讲好。”这份初心,成为她深耕基层社科传播的起点。


094636z14zs8y31wbl4pr4.jpeg


走心创作:从“家乡讲述者”到“文化发掘者”

镜头前的张蕾,总带着亲切的笑容,用自然的语调将阳新的故事娓娓道来。但每一段流畅讲述的背后,都离不开无数次的打磨:选题会上为一个细节反复讨论,文案修改时逐字逐句斟酌,拍摄时为捕捉一个好镜头在烈日下蹲守半天……“《蕾蕾说阳新》没有固定的风格边界,只要是阳新的‘宝贝’,我们都想挖出来、讲清楚、传出去。”

张蕾介绍,创作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将严肃的社科知识、厚重的历史话题,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她摸索出一套“故事化表达”的方法:讲历史时,以人物命运为线索,细腻铺陈引发共鸣;讲民俗时,融入亲身体验,让节目更接地气。


094639x48xr8cicxerxgey.jpeg


为了讲好阳新红色故事,她成了阳新县档案馆的“常客”,翻阅历史文献及相关记载,让革命先烈的形象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阳新英雄”。当镜头对准阳新的“烟火气”时,她的脚步又扎进了最接地气的地方。在制作关于阳新屯鸟的节目时,她从养殖场跟到加工车间,再探访餐饮老店,亲身体验并细致记录每一道工序与食客记忆,只为在镜头前能生动还原这份独特的地方风味与文化。拍摄富川红茶叶时,她跟随茶农从清晨采摘“一芽一叶”,到观摩制茶师傅的匠心炒制,深入品味并理解其独特口感与历史演变,力求精准传达背后的技艺传承与人文故事。

正是这份坚持,让《蕾蕾说阳新》的节目既有社科内容的严谨性,又有生活故事的温度。如今,《蕾蕾说阳新》已在视频号等平台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自栏目开办以来,共播出各类视频140余期,点击量达千万+。有观众留言:“以前不知道阳新有这么多英雄故事,现在每周都等着‘蕾蕾’更新”;还有人评论:“欢迎到黄颡口镇凤凰村采风推介,十几棵五六百年的古樟树构成‘千年古樟园’,蔚为壮观。”“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就能让社科知识顺着网络,走进更多人的心里,让家乡的故事越讲越生动,越传越远。”张蕾说。

如今,她不仅是故事的传递者,更成了阳新历史的发掘者、家乡变化的见证人与推介官。

094640xcbtqqwjgl2klvte.jpeg

匠心打磨,让社科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主持《蕾蕾说阳新》,张蕾还肩负着社科宣讲员的重要使命。从阳新县“中华魂”演讲比赛到黄石市社科宣讲活动,她总是带着阳新的故事走上舞台,用真挚的声音传递着地方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今年7月,张蕾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参加湖北省第四届社科普及讲解员大赛,演讲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当时心里有点忐忑,怕自己讲不好,但一想到能让更多人知道阳新的故事,就有了底气。”

在演讲中,她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讲述了罗伟烈士和刘道富干部两个感人故事。当重现罗伟烈士就义时高呼“我牺牲,为的是无产阶级大多数;我牺牲,为的是贫苦工农……”的场景时,现场观众无不为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所动容;而在讲述刘道富干部身挎布包走村入户,帮群众解决难题,亲自为农户挤毒疮、敷草药的细节时,她又让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跃然台上。张蕾精彩的演绎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最终斩获比赛一等奖。更让她欣喜的是,评委主动问起《蕾蕾说阳新》的创办初衷,“原来我们的栏目已经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比获奖更让我感到欣慰。”


094640orvep3pgg2op3tnn.jpeg


这次获奖,也让张蕾对社科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觉得社科知识离生活很远,现在明白,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是祖辈口耳相传的故事,是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呼吸与脉动。”


094640jk4lzk4hz1h4bawt.jpeg


在她看来,社科文化传承的核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再造。“老一辈社科工作者如同辛勤的园丁,而我们则是刚刚破土而出的新苗。红色历史、学术研究、人文底蕴就像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我们扎根生长,直至枝繁叶茂。未来,我也要成为这样的培育者,去滋养新一代社科人——这或许就是社科工作得以代代相传的真正意义。”

谈及未来规划,张蕾目标明确:“首先要进一步提升节目品质,从出镜表现、文案细节到栏目板块划分都要精益求精,让《蕾蕾说阳新》真正成为阳新的文化名片——既要让本地人因了解家乡而自豪,也要让外地人被阳新的魅力所吸引。”她坚定地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为家乡的文化传播贡献一份力量,让我感到无比骄傲。我将继续用手中的话筒讲述阳新故事,让地方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094643rxphotpprurqhnf7.jpeg

在基层融媒体的舞台上,张蕾以“蕾蕾”这个亲切的称谓,搭建起社科知识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用一个个鲜活的阳新故事,让社科之花在基层沃土中绚丽绽放。她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媒体人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科普及的践行者、地方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让基层的声音被听见,让家乡的美好被看见。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