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手机扫码登录更安全
5022
十年绘就
点滴蜕变
十年来
大冶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目标
改革创新、克难奋进
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功能设施
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文化兴,则国运兴
体育强,则民族强
文体事业
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更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文体事业的发展成果
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
文化气质和精神追求
(
强基础 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目前,全市已建成镇级运动健身中心7个、村级文体广场13个。现有体育场地4289个、面积210万多平方米。大力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全市14个乡镇(场)安装了“村村响”工程音柱终端5742个,安装“户户通”工程卫星接收设施5007个,实现“村村响”工程全覆盖。
)
送演出 文化空间遍布城乡
近年来,我市每年开展“文化村村行”、流动图书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千余场次,受益群众60余万人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抓项目 文旅品牌日益彰显
今年以来,我市建成、在建、备建文旅重点项目19个,重点推进大冶湖文化综合体项目、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毛铺文化旅游、大冶市龙凤山品牌提升等项目进度。
打开我市繁荣与发展的历史画卷
文体事业的一笔一墨都是
凝心聚力促发展
真抓实干惠民生的真实写照
画卷中
教育
必定是其中的鲜活底色
近五年来,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普惠率达82.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8%;新建、改扩建尹家湖中小学、七里界学校等22所学校,全市新增学位3.9万余个。投资近1亿元,打造光纤宽带校校通、多媒体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构建了“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教学新生态。
多元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截至到2021年,我市已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所、创客教育试点校18所,打造了滨湖学校“水文化”、实验小学“和文化”、冶师附小“雅文化”等一批文化特色学校。
推进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建,组建9个城镇教育集团,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联片办完小”的布局思路,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组建17个城乡一体化教学联盟,促进成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薪火相传煅造育人良师
2021年,全市共有15万名学生、6911名老师。在师资人才引进上,招录聘用院校毕业生1550名,接收公费师范生7名,新增410个人事代理教师岗位。我市现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5人,湖北省特殊贡献专家1人,黄石市名校长4人,黄石市名教师12人,黄石市特殊贡献专家1人,黄石市名师工作室4个。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我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解决
“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难题
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保障医疗政策切实惠及百姓,十年来,我市念好“总、选、定、付、分”五字经。同时,执行县域内“医共体”的住院总额预付管理机制,实行“总额预付,过程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基层卫生服务提档升级
十年来,我市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和落实村医待遇上进行有益尝试,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起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市域医疗服务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有328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接近700名。
近几年来,我市成功申报重大疾病救治基地、中医医院中医传染病综合大楼等16个新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26.4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新增床位2580张,全市医疗总床位将达到6672张,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到8.62张,将整体提升我市公共卫生医疗水平。
十年来,我市突破现有体制,形成“管、办”分离的纵向紧密型“医共体”,不断加强远程会诊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等“八个中心”建设;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医共体内医疗服务模式,2021年全年医共体整体联动,经分级诊疗平台,共转诊患者912人次、基层医疗机构上转危急重症患者405人次。
放眼大冶
铁路连接四面八方
高速公路伸向远方
柏油路入乡进村
纵横阡陌间
铺就了我市
对外开放
经济发展
百姓幸福的“快车道”
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652公里,路网密度294.68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内有106、316国道共计64.6公里,有6条省道过境。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六纵六横”为主骨架、县乡道为支撑、村组道为支点,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2014年,大冶北站正式投入运行。2017年,武九客专全线联通至江西九江,正式宣告大冶已向高铁时代迈进。根据全国铁路实行2022年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大冶北站日最大办理列车122趟,日最大办理客运业务列车76趟。发送车次多,辐射区域广,通行速度快,城铁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惠及全体市民。
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731.62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5%以上。村村通、组组通均达到100%,户户通达率75%。2018年大冶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2019年以来,已有陈贵、茗山、灵乡、保安等4个乡镇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借着道路的便捷,全市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沼山村、谈桥村、上冯村等一大批宜居村庄、“最美”乡村。
这十年
大冶的变化令人瞩目
给老百姓带来了
更多看得见、感受得到的
喜人变化
回首十年
大冶一直在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的向着目标
大步地前进!
收藏0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 关闭延时
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在黄石 ( 鄂ICP备12002244号-6|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105号 )
GMT+8, 2025-5-1 21:06 , Processed in 0.42506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