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在黄石》新媒体平台成立11年了,感谢大家4018个日夜的陪伴支持。 回首这11年来的发展,从未偏离初心,坚持发现黄石的人和事,分享有价值的思想与行动的运营目标,努力做到”在黄石、更懂黄石!
2012年2月1日,工信部审批通过了《在黄石》网站的备案,自此我们就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迈出了第一步。我们通过网站与同名微博同步运营的思路,不断的记录着黄石的人与事、身边的趣与闻,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从芝麻琐事到城市发展,一点一滴的记录与分享,发掘黄石这片热土的城市文化。 从开始的单一的文字传递到中期的图文传递,到现在的视频化传递;我们从开始的几个新媒体平台,到现在的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等拥有自己的新媒体矩阵群,通过不断的提升团队能力,将每一条信息、每一个思想、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更及时、更全面、更真实的传递给大家。
《在黄石》成立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黄石人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这座城市的烟火和味道。 我们吐故纳新,别出机杼。我们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随着环境变化、市场的更替而改变和优化,达到聚力共赢。 11年里,发布的内容已达到10余万篇,平台访问量每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起,每年总访问量保持在1亿pv以上。 从开始的零粉丝、到现在全网累计粉丝量超过50万;从最初的零用户,到现在APP下载量已超过50万,每个昵称的背后都是鲜活的个体,这些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成绩单,也是你们长久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这些年,超过5000+客户选择了与我们合作,从政务国企到生活消费都有覆盖。 为了服务“稳就业”、“保就业”,我们结合自身平台流量及大数据优势,建立《黄石好工作》招聘平台。我们制作了大批企业的招工短视频,全网播放量数百万,很多求职者通过短视频联系上企业HR,可以更直接、更及时的沟通和找到心仪的工作。
这11年,我们采撷美好,用指尖传承文明,弘扬黄石文化。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黄石有太多的文化故事等着我们去发掘,胡同巷子烟火气,钟楼钟声阁楼天,青砖红瓦高楼墙,我们竭尽所能去向大家讲述,带大家一起发现这座城市的回忆和历史,见证黄石的蓬勃发展变化。
这11年,我们力能为者,用行动聚合公益,共建和谐城市。 我们坚持平台运营发展与公益事业同步进行的原则,常态化举行各种公益活动,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在寻常的烟火日子里开展一次次的活动,用自己一缕微光聚合大家的力量,照亮人间的四月天,温暖传递人世间的真善美。
这11年,我们见证变化,年轻人从“走出去”到“留下来”。车如梭,人如潮。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讲述黄石这座小城中发生的奋斗故事,与大家一起目睹黄石的高质量发展,一起感受黄石的大变化,有越来越多的黄石学子出去学习后回来一起建设家乡,因为大家都知道出发就是为了归来,都深爱着黄石这片热土。
照片和视频记载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所以我们将城市的变化和生活中的美好记录下来,让大家可以记住杭州东路夜晚的灯火灿烂、看到武汉路街道的沸反盈天、感受到钟楼夜市的车马盈门、大街小巷的人来人往。
这11年,我们搭起桥梁,用互联网助力政府部门服务群众。 从历史看,新闻传媒是文化的承传物,新闻传播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保存者。我们坚持传播正能量,讲好黄石好故事的内容价值观,及时发布传播党和政府的政策声音,做好政策的传播者,倾听网民的呼声、意见,传达给责任部门,做到社会实现意见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特别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平台配合防疫工作,运用自有平台积极转发各类防疫宣传报道,引导大家配合防疫工作,用大量的一手真实宣传内容压制了涉疫谣言的传播。 影响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积极参与群众路线工作,帮助网友解决困难,对上传递基层声音。每年年底都会帮助不少农民工讨要回工资,让他们过了一个温馨的好年。在2022年我们团队被湖北省网信办评为”湖北省正能量网络大V“,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前行。我们非常感谢每一位朋友的陪伴与支持,2023年,在激情与挑战并存的态势下,继续坚定初心在新媒体的发展浪潮中持续探索,以《在黄石》为起点,以互联网为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end- 编辑:阮星竹 审核:李秋水 商务合作:0714-3703520 1869628518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