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深耕细作,一块看似普通的PCB(印制电路板),让黄石完成了一场从“青铜故里”到“电子新城”的跨越式转型蜕变,成功跻身全国三大PCB产业聚集区,并朝着千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目标加速迈进。
如今,全球每销售3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手机使用“黄石造”印刷电路板;全球每100台新下线汽车中,就有15台汽车的印刷电路板是“黄石造”……在黄石,电子产品的“神经脉络”正以每天新增2万平方米的速度蓬勃生长。 转型之始:落子PCB 开启新征程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黄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10年,站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十字路口的黄石,立足铜资源优势,以“电子产品之母”的PCB产业为突破口,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PCB既是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又是连接上下游的关键环节。2011年,引入全球PCB巨头沪士电子,成为黄石产业转型的“关键落子”,拉开了PCB产业发展的大幕。 沪士电子在黄石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生动的产业升级教科书。2014年,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凭借毫米级的精密制造工艺,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随后,企业紧跟市场趋势,于2019年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进一步拓展了业务版图。2022年,沪士电子完成自动化改造,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2024年12月,企业AI服务器线路板项目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突破20万㎡,标志着其产品迈向高端化,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正如沪士电子行政经理汤建华所说:“黄石完善的产业配套与政策支持,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后盾。在这里,我们每一次技术攻坚、工艺升级都成为向上生长的阶梯。” 产业集聚:磁吸效应显著 构建全产业链 沪士电子的成功落地,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超颖电子、台光电子、联新显示、广合科技等一批战略性、引领性的头部企业相继在黄石落户扎根。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发展,黄石逐步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铜箔、玻纤纱、玻纤布、覆铜板、PCB,到中游的触摸屏、显示模组、显示屏,再到下游的穿戴设备、消费电子等应用终端的各个环节。 如今,黄石已汇聚了全球14家百强PCB企业、湖北省三分之二的PCB企业,其中10家企业营收超10亿元,6家超50亿元,2家超百亿元,这些企业成为了黄石PCB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黄石也借此一举跃入全国PCB产业“第一方阵”,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跨越,彻底重塑了城市的经济格局。 创新突围:开辟“蓝海” 提升竞争力 在全球PCB产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红海”之际,黄石企业另辟蹊径,凭借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布局,成功开辟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蓝海赛道”。 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材料领域,湖北诺德锂电实现了“微米级精度”的技术突破。其研发的3微米超薄铜箔,厚度仅为A4纸的1/33,有效提升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为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在轻薄化铜箔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成为行业新赛道的开拓者。 台光电子则专注于高性能覆铜板领域的深耕细作。其无卤环保型覆铜板连续多年全球销量第一,产品广泛应用于AI、航空航天、电子通信设备等前沿领域,服务于全球头部企业,并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地。2024年,企业营收突破22亿元,并启动增资扩产计划,新增360万张高性能基板产能,持续巩固自身技术优势。 永兴隆电子则瞄准智能驾驶赛道,聚焦L2级辅助驾驶控制板研发,实现了多项国内技术首创,成功跻身工业“六基”核心元器件供应商行列。企业在2024年投入4500万元用于产线升级,并于今年启动二期项目建设,预计投产后产值将增长40%。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PCB板产量突破700万平方米,相当于铺满1000个标准足球场。2025年一季度,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压力,广合精密、沪士电子等企业产值仍实现60%高速增长,充分彰显了黄石PCB产业集群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 从沪士电子“单点突破”到产业集群“全面开花”,黄石PCB产业正以创新为笔,在全国产业版图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未来,黄石将继续依托龙头项目,聚焦产业链发展,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标迈进。(通讯员:黄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