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大江环科公司的生产线正吞吐着铜冶炼炉渣。这些曾被视作工业废料的渣滓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分离出铜精矿、硫酸锌等高价值产品。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连剩余尾砂都转化为水泥添加剂——曾经堆积如山的工业废料,如今在这里重获新生。
这条3公里长的产业带,聚集了17家循环经济企业。它们如同精密配合的生态系统: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的原料,铜冶炼的废气转化为无水亚硫酸钠,废旧轮胎裂解出钢丝和裂解油,铝灰重熔为工业铝锭……2024年,园区固废处理能力已覆盖42大类危固废,每年有535万吨冶金矿渣、铝灰、轮胎等废弃物在此“点石成金”,相当于节省3座矿山的资源开采量。 园区企业的创新实践颠覆了传统工业逻辑。大江环科建成国内首条铜冶炼弃渣全回收生产线,年处理炉渣120万吨,不仅产出10万吨铜精矿(相当于两座大型矿山产能),更实现废水零排放。加柯环保将冶炼废气加工成无水亚硫酸钠,其产量占据全国市场的70%以上,把污染气体转化为紧俏化工产品。而光大环保的裂解装置每年“吃掉”10万吨废旧轮胎,吐出4.5万吨裂解油和3.4万吨炭黑,让“黑色污染”蜕变为“黑色黄金”。 技术突破带来的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跃升。2022年黄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24年,仅长乐山园区总产值已飙升至150亿元。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园区每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开辟出绿色增长新路径。 循环经济的内涵在长乐山不断延展。当博控自动化公司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时,黄石已悄然从资源再利用迈向技术方案输出。该企业的报废汽车拆解线不仅服务于本地需求,更销往山东、江苏等省份;针对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其研发的电动车专用拆解线再次抢占市场先机。从处理固废到输出成套技术装备,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二次增值”。 2024年10月开园的湖北新型绿色智能表面处理产业园,为这条产业链镀上关键一环。作为填补武汉都市圈空白的“工业之母”,该园区总投资10亿元,配备华中地区处理能力最强(6000吨/日)的电镀废水中心。开园当天,38个项目携165.4亿元投资签约落户,涵盖汽车零部件、电子机械等领域。据测算,园区达产后将撬动2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值,彻底改变黄石工业“前端低端”的旧格局。 长乐山的探索不仅停留在产能扩张。大江环科牵头制定的《铜冶炼白烟尘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将湿法工艺中锌、铜直收率分别提升30%和50%,为行业树立新标杆。园区依托大冶有色设计院等机构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攻关,使黄石从循环经济实践者升级为规则制定者。 政府统筹规划则避免了同质化竞争。通过建立环保项目审批数据库,园区引导企业错位发展:荆冶湘环保专注火法冶炼技术升级,长投五行公司聚焦铝灰资源化,建成华中最大铝酸钙生产线。这种“一企一赛道”的模式,让17家企业形成互补链条,共同托举起黄石“无废城市”的基石。(通讯员:黄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