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石这座因矿冶而兴的城市,有一座悬浮于云端的“天空之城”,它静静伫立在阳新县王英镇仙岛湖北岸的山麓之上,于海拔520.1314米的山巅处,构建起一个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奇妙世界,不仅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景观风貌,更深深烙印着黄石生态转型与文旅发展的辉煌印记。
从闭塞库区到生态宝库 上世纪70年代,富水上兴建的王英水库造就了王英镇4.6万亩碧波荡漾的水域,1002座岛屿如银河星座般散落其中,景致独特,仙岛湖由此享有“荆楚第一奇湖”的美誉。然而受水库建设影响,当地居民向大山深处迁移,在山谷腹地开垦的微薄土地难以维生。 转机始于生态旅游开发战略的推进。2019年初,历经4年建设的天空之城景区正式开业,其核心景观天空之镜直径26.8米、面积564平方米,从悬崖挑出49.5米,单体玻璃面积18平方米,玻璃面积、悬索跨度、技术难度等多项指标上挑战世界一流水平。2019年5月,天空之镜凭借1500平方米的玻璃平台面积,成功斩获全世界最大玻璃底观景平台吉尼斯世界纪录。天空之城的建成让当地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 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实践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天空之城景区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总收入约6亿元。在天空之城的带动下,王英镇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农家乐近400家、土特产商店100余户相继涌现,8000余人直接或间接投身于旅游相关产业。泉丰村、高山村、新屋村等6个村落的群众银行存款累计达6亿元,当地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1272元,一路跃升至如今的45500元,数字上的变迁,见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动转化。 这让王英镇周边乡村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振兴。王英镇高山村依托仙岛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探索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15年,该村成立黄石仙岛湖高山新特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将520亩荒坡洼地流转整合,栽种蓝莓、杨梅、桑葚、枇杷等20余种果树。2018年采摘园开园后,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仅采摘业务年收入就达78万元,昔日荒坡蜕变为村民的聚宝盆。为延伸产业链价值,合作社开发出蓝莓酒、杨梅酒等仙岛紫红系列果酒,年产量达1700余箱。这些特色产品不仅进驻景区商店,还通过电商渠道销往武汉、南昌等城市。曾因“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而困守深山的高山村,正以“中国楹联文化村、“湖北省旅游名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美丽家园示范村”,成为天空之城文旅辐射下“绿富美”转型的鲜活注脚。 引领旅游体验新风尚 为持续提升游客体验,保持景区吸引力,天空之城不断探索旅游新业态,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在休闲娱乐方面,景区内建设有180度荡幅的悬崖秋千,让游客在惊险刺激中释放压力;全湖景观光索道,是中国唯一一条可饱览仙岛湖全景的索道,游客乘坐其中能尽情享受湖面高处的速度与激情,将仙岛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同时,还有返璞归真的鸟巢、高耸入云的网红云梯、栩栩如生的通天佛手等打卡点,满足游客拍照打卡需求,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在文化体验与创新活动领域,2025年4月20日,黄石首个ITRA认证的2025仙岛湖・天空之城越野赛启幕,吸引全国1800名选手参与。选手沿赛道可览仙岛湖千岛胜景,登“天空之镜”观景台,沿途有阳新锣鼓队助威、“显眼包”打卡点,还能在特色美食补给站品尝屯鸟汤等非遗美味,赛事融合阳新布贴、采茶戏等文化展演,同步推出景区门票福利,尽显城市活力。 可持续发展的黄石方案 为了让这份美丽与发展可持续,王英镇在生态保护上不遗余力。湖区范围内严禁工业企业入驻,养殖大户陆续搬迁或关停。持续开展的植树造林、减污降碳行动,让仙岛湖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3%,湖水清澈度常年保持在5-7米,部分区域甚至可达10米,被认定为“世界水利风景区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地方。在交通出行方面,景区整体收购游船,实行统一管理,并对船员进行培训。2024年,40艘纯电池动力游船项目成功签约,升级后的游船使用纯电动力系统,行船过程零排放、低噪声、无污染,极大地保护了仙岛湖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
站在天空之城的“天空之镜”上,俯瞰脚下的仙岛湖,碧波荡漾,岛屿星罗棋布,周边村庄炊烟袅袅,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天空之城,已然成为黄石生态转型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见证,是当地百姓走向幸福生活的金色桥梁,更是向世界展示黄石魅力的崭新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共赴这场云端与山水交织的绮梦,一同续写黄石的精彩篇章。(通讯员:黄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