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河流里,那些传承千年的技艺与仪式,承载着一方水土最深厚的情感与记忆。它们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鲜活的城市文化档案。 作为地方档案文化的守护者,黄石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中心)不仅珍藏静态的文字记录,更致力于存续这些“活态”的文化基因。我馆推出的《黄石非遗档案:指尖与传承的千年对话》系列短视频,从档案视角为黄石非遗建立了一份动态基因库。今天,我们迎来该系列的收官之作,联合西塞山区档案馆共同呈现第三集《千年非遗里的“送舟祈福”盛宴》,为此次千年对话画上圆满句号。
千年非遗里的“送舟祈福”盛宴 荆楚有好物,请听档案说。 今天让我们通过档案认识黄石西塞山区一项珍贵的非遗——千年民俗“西塞神舟会”。 西塞神舟会(亦称“龙舟会”),是我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历时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端午民俗活动,堪称一部“活态”的端午史书。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后,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建造屈原宫,成立厘头会,共同出资扎制神舟与屈原神像,于五月十八日在西塞山下恭送屈原乘舟入江,归海升天。 西塞神舟宫是神舟会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年从四月初八神舟开工制作,到五月初五子时的专场仪式,再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四十天。其间,制神舟、唱大戏、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环节依次展开,气氛热烈,是我国端午节期间一项重要的祈福盛事。 2009年,“西塞神舟会”与“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湖北省首个、黄石市唯一的世界级非遗项目。2018年,西塞山区荣获“中国西塞山端午神舟文化之乡”与“中国端午节俗传承基地”两项国家级称号,成为西塞山区乃至整个黄石市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黄石市档案馆 西塞山区档案馆 2025年10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