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汀祖便民碾米坊铺就乡村振兴新“稻”路 眼下正是稻谷加工的“黄金高峰期”,在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吴垴村大洪山王凤珍开的碾米作坊里,机器轰鸣、稻谷翻腾,一幅从田间到作坊、从科技到烟火的作坊粮食加工图景正徐徐展开。 连日来,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晒谷碾米,在吴垴村大洪山王凤珍的碾米作坊里,王凤珍每天给附近村民带来的稻谷进行碾米,在稻谷加工机械有节奏的轰鸣声中,一粒粒谷子经过清理、去壳、分离、碾磨等工序,蜕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不仅效率提高了一倍,碾出来的大米又白又好,农户再也不用愁“卖谷买米”,真正实现“储谷自用,灵活变现”。 刘畈村董家庄村民董德安从家里带来刚晒好的稻谷开着三轮车来碾米时说道:“我家今年种植了2亩优质中晚稻,晒干后约有2000斤,今天晒好带来了有700斤稻谷,100斤稻谷碾成大米有70斤左右,100斤大米收电费收电费12元,糠壳带回家可以喂鸡、喂鸭、喂猪,如果糠壳全部留给碾米作坊,那么碾米可以抵加工费就不收费。大约半个小时,700斤金黄的稻谷就碾成了490斤左右白花花颗粒饱满的大米,确保了每一颗米粒都保持着新鲜和原汁原味,真是方便了我们农民。” “过去,要挑着稻谷走到离村里十里之外的地方去碾米,现在离村口附近不远的地方就能碾米,对于我们这些农户来说特别方便”,一位来自吴垴村上吴湾的吴师傅说道。 “非常方便,离村附近不远的地方就能碾米,我们就不用卖谷买米了,对于我们年龄大的人来说,最方便,晒好稻谷之后随时可以打米,吃到新鲜米饭。”一位来自刘畈村下畈村的刘师傅高兴地说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谷丰收碾米忙,汀祖村民在家门口附近就能加工稻谷碾成白花花的优质新鲜大米,解决了当地农民在种粮丰收之后的后顾之忧,省时又省力,这一便民、利民的举措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纷纷称赞,从“卖谷买米”到“储谷碾米”,碾米坊不仅解决了农民储粮难,吃米不便的问题,更推动农户实现粮食价值的自主控制,这一便民举措,让村民在家门口搭上了“丰收快车”,赢得了广泛好评。 文/摄:瞿泽敏
从金黄饱满的稻谷,到颗颗莹白的大米,这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更是一场自然馈赠与精湛工艺的完美融合。稻谷历经晾晒、脱壳、碾磨等多道工序,褪去层层外衣,每一步都饱含着匠人的用心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最终华丽转身为餐桌上那碗香气四溢的主食,为我们带来质朴而纯粹的美味 。 文/摄:瞿泽敏
稻浪翻金到新米飘香:农民的汗水,藏着最浓的丰收甜 从稻田里的金黄稻穗,到晒谷场上的“金毯”,再到碾米房里的雪白新米,农民们用双手把土地的馈赠,变成了餐桌上的香甜。这一路的辛苦,在闻到新米香、尝到新米饭那一刻,都变成了最踏实的幸福。如果你也想念这份纯粹的米香,不妨趁着丰收季,去汀祖乡村走走,感受这种藏在汗水里的丰收甜。 图/文:瞿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