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蓝天、白云、五色风马旗,连接了黄石和遥远的西藏曲松县。2007年以来,一批接一批的黄石医疗工作队员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曲松县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守护雪域高原群众的身体健康,曲松,藏语意为“三河”。因色布河、江扎河、贡布河贯穿全县境内,三条河藏语译音为“曲松”,曲松县因此而得名。美丽的景色背后,却因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极长的日照以及极大的温差,让这里的疾病具有特殊性,并且面临着“缺医”的困境、“少药”的问题。
改善当地医疗条件和环境成了黄石市援藏工作队肩负的大事,2007年7月肩负着黄石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满载着黄石人民的深情厚谊,黄石市第一批援藏工作队来到曲松县。同年10月份,我市第一个援藏项目——曲松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正式开工。2018年第四批援藏工作队投入资金2850万新建医技楼、传染病房、消毒供应室,包括650万元医疗设备(腹腔镜设备、胃镜室设备、移动式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020年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投入50万元对曲松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改造装修,黄石市中心医院捐赠一台价值10万元的呼吸机。2022年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捐赠了一台价值45万元的双负压救护车。2024年3月总投资1000万元的曲松县基层卫生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7年以来黄石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助力提升曲松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无痛胃肠镜、膝关节置换术、骨科PFNA、关节镜下关节滑膜增生切除术、开服胆肠RouX-en、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等21项首例手术,也在黄石援藏医疗队的扶持下顺利完成。
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质变,改变的不仅仅是曲松县医疗技术水平也为当地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诊断服务。
援藏的医护人员终究要回家以后怎么办?那就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每一位背上行囊奔赴高原的援藏医疗队队员都默契地形成了一个共识传,就要传授真本事帮,就要帮到点子上带,就要带出个名堂。
现任黄石市第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李正时,作为湖北省第八批援藏队员,于2016年7月前往西藏曲松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一到县医院手术室(麻醉科)时,李正时惊呆了!手术室的管理,与他熟悉的内地医院手术室简直是天壤之别。没有抱怨,没有畏缩。李正时从合理安排布局手术室开始,建章立制,规范麻醉学科管理。高原缺氧条件下,麻醉各项指标都会有所不同。李正时将这看作是个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的过程。他夜以继日编写了手术麻醉科各类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定期分析麻醉管理评价指标,新成立了麻醉复苏室(PACU)。经过与新同事的共同努力,手术麻醉科已经能承担全院手术科室各种手术的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急救复苏、疼痛治疗,并能满足临床各种舒适化医疗的需求。
一次援藏行一生不了情,2021年黄石市中医医院康复一科康复治疗师吴剑跟随援藏医疗队来到了曲松。短短半年援藏医疗工作队上山下乡走过曲松县辖3乡2镇21个行政村。
吴剑说:“每一次义诊,一趟去程就是两三个小时。但在一次次的义诊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是这样被需要,也更加理解了医疗援藏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援藏的日子里,医疗队队员见证了无数生命的奇迹,也收获了藏族同胞们最真挚的情感。那一声声“门巴,突及其”(藏语“医生,谢谢”)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动力和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