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石市中心的交通路与广场路交汇处,屹立着一座承载了无数黄石人记忆的钟楼。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往昔与今朝。
上世纪70年代,为提升城市形象,黄石市拨款委托市邮电局修建钟楼。彼时,国内仅有武汉、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建有钟楼,黄石钟楼于1978年动工,1979年4月26日第一次敲响,1980年5月1日正式运行,成为继武汉江汉关钟楼之后省内第二座钟楼。钟楼共9层,是当时黄石最高的建筑,站在楼顶,黄石港、西塞山尽收眼底。 由于建在市中心,附近有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客流量很大,当时到黄石出差的人都要过来看一下钟楼,钟楼声名由此远播。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手表并非每个家庭都有,而钟楼的钟声便成了黄石人生活的“闹钟”。早上7点的钟声,准时提醒着人们上班、上学。码头的汽笛声、摊贩的吆喝声与悠扬钟声交织,伴随许多黄石人成长,承载着老黄石人奋斗的记忆。 岁月流转,由于年久失修,2012年钟楼停摆,它渐渐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沉寂,荣光不再。但黄石人对钟楼的眷恋从未消逝,那是对城市过往的深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终于,2020年11月,政府决定保留并改造钟楼,2021年1月1日零时,熟悉的钟声再次响彻黄石上空,瞬间唤起几代人的回忆。正式运行后的钟楼,将基本保有原来市民熟悉的声音,早上7点敲响钟声并播放东方红乐曲,8点-21点敲响钟声并播放英国大笨钟乐曲(威斯敏斯特钟声)。为确保不扰民,平时13点、22点-次日6点不敲钟,重大节日或会调整。 如今,钟楼周边也在不断蜕变。以宋代古镇风格打造的“钟楼烟火”美食街全新亮相,全长约400余米的街道,两侧6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民楼焕然一新。曾经油烟扰民、环境脏乱的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杆线入地、道路铺装、特色亮化,让这里成为集美食、烟火、灯光于一体的打卡地,带动了周边餐饮业的蓬勃发展。 从诞生之初指引时间,到成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再到如今重焕生机,黄石钟楼始终与这座城市、与黄石人紧密相连。它是黄石人心中的乡愁寄托,打开它,就打开了黄石人的时间记忆,那些奋斗的过往、美好的时光,都在钟声里一一浮现,激励着黄石人继续奔赴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