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一条贯穿鄂东南的交通大动脉——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武阳高速)正式迎来全线通车。
这条北起武汉光谷腹地凤凰山枢纽,一路向南抵达赣鄂交界河山塘的钢铁长龙,全长126公里,其意义对沿线地区,尤其是黄石市而言,远不止于缩短时空距离这般简单。它承载着黄石建市以来交通建设史上的最大手笔,更成为撬动区域格局、激活发展潜能的关键支点。 对于黄石而言,武阳高速的核心与重心,无疑落在了那长达91.308公里的黄石段上。高达131.72亿元的投资,使其成为黄石历史上单体投资额最高的交通项目。 这段高速公路起于大冶市东风农场,蜿蜒穿越大冶、阳新两地的14个乡镇,最终止于河山塘。它并非简单地连接两点,而是如同一根强劲的纽带,将散落在黄石东南部广袤土地上的乡镇紧密串联。 72座桥梁凌空飞越,4座隧道穿山而过,100公里的设计时速保证了通行效率,而平均每10余公里就设置一处的互通枢纽,则如同精密的毛细血管,将这条大动脉的活力直接输送到沿线乡镇的“家门口”。 长久以来,黄石东南部地区,特别是阳新县部分乡镇,受限于交通条件,与武汉都市圈核心区的联系不够便捷,发展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武阳高速黄石段的通车,将武汉至大冶的车程压缩至约40分钟,至阳新缩短至1小时。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它意味着黄石下辖的两大重要区域——大冶和阳新,被前所未有地拉入了武汉“一小时通勤圈”。黄石与武汉、鄂州的同城化发展,因此拥有了更坚实的交通骨架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效率将迎来质的飞跃。 武阳高速不仅是武汉都市圈东南部路网的关键一环,更是国家公路网宁德至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南延伸的终点河山塘,正对接着拟建的江西武宁至湖北阳新(鄂赣界)高速公路。 这意味着,武阳高速黄石段实质性地打通了目前武汉与南昌之间最为便捷的高速通道。它不再是一条孤立的市内或省内高速,而是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武汉、长沙、南昌)构建3小时高速交通圈的核心拼图。 黄石,由此从区域交通的“节点”跃升为连接鄂赣两省、串联“中三角”核心城市的“枢纽”。这种战略地位的提升,为黄石深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承接更大范围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此,这条耗资巨大的高速公路,被当地政府和百姓誉为“民生路”、“致富路”,绝非溢美之词。它直接惠及沿线14个乡镇的居民,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出行条件,拉近了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距离。农产品外运、乡村旅游开发、招商引资、人才流动……发展的机会正随着这条路的延伸而显著增多。它不仅是缩短时空距离的通道,更是拓宽发展视野、打开致富之门的钥匙。 这条意义非凡的高速路,其建设本身也是一次创新与效率的实践。承担黄石段建设重任的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采用了“股权合作+BOT+施工总承包”的创新模式。 从2020年7月正式开工,到2023年9月建成通车,项目团队克服困难,较原批复工期提前了整整9个月。这背后,是“智慧建造”理念的深度应用:隧道智能门禁监控系统、架桥机安全智能监控系统为施工安全加上了“科技锁”;“无人化”摊铺技术、多臂凿岩台车等专业化机械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 武阳高速的建成通车,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公路水运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擘画的宏伟蓝图中,一个关键节点从图纸变为现实。车轮飞驰在这条崭新的道路上,黄石的空间格局正在重塑,发展的维度被极大拓宽。它不仅是连接武汉与阳新的路,更是黄石拥抱“大通道”、融入“大区域”,迈向更广阔未来的希望之路。当这条贯穿14个乡镇的钢铁动脉开始搏动,黄石发展的新篇章,也正随着车流加速书写。(通讯员:黄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