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味道,是刻在骨子里的念想。那些藏在街巷里的滋味,承载着数代人的回忆,即便远走他乡,也总在舌尖萦绕;那些独一份的鲜香,更引得外地游客不远千里奔赴,只为一尝究竟。而在这众多味道中,有一样尤显特别,它就是素有“荆楚一绝”之美誉的太子豆腐。
太子豆腐是产于阳新县太子镇的著名小吃,在黄石地区家喻户晓。有史料可查,太子豆腐制作传统有1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三国时期,阳新境内曾遭遇特大暴雨,洪水过后瘟疫横行,百姓深陷苦难。孙权携太子孙登亲赴灾区赈济,孙登为救治百姓日夜操劳,不幸也染上疫病。危急时刻,王贵妃指点益昌村村民,用当地地下水制作豆腐供孙登食用,并用溶洞内的淤泥为其涂抹身体,最终孙登奇迹般康复,百姓们纷纷效仿此法,成功战胜了瘟疫。从此,太子豆腐声名远播,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了黄石人不可或缺的味觉记忆。
太子豆腐的闻名,得益于太子人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从选豆到成型,近10道工序皆由手工完成,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优质黄豆是基础,而太子镇特有的山泉水更是点睛之笔。这来自父子山的泉水,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钙、镁、钾等,为豆腐注入了独特的“灵魂”,无论是煮、煎、炸、焖、拌、冻、腐,都能完美应对,使得太子豆腐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健康之选。当地百姓常说:“看起来是硬的,吃起来却是软的;摸起来是结的,煮出来却是泡的。”这形象的描述,道尽了太子豆腐的奇妙口感。 在黄石人的生活里,太子豆腐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畴。它是团圆饭桌上的必备菜,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的家乡味道……如今,太子豆腐已注册“太子庙”牌商标,系列产品丰富多样,从鲜嫩的豆腐到风味各异的香干、腐竹等,不仅在黄石本地畅销,更远销武汉、九江、鄂州等地,让更多人品尝到了黄石的味道。2010年,太子豆腐制作技艺入选黄石市第三批非遗名录,这份传承千年的手艺,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块太子豆腐,承载的是黄石人数代人的味觉记忆,讲述的是一座城市与美食的时光故事。当你在黄石的街头巷尾尝到它时,尝到的不仅是那份独有的鲜嫩可口,更是黄石人对对传统的坚守。 来黄石吧!让这一口豆腐,带你打开一段关于味道、回忆与时光的美好旅程。(通讯员:黄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