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岛湖,位于阳新县王英镇,因湖畔山崖上悬有一块“灵通仙岛”古匾而得名。1002个岛镶嵌在4.6万亩的水面上,恰似银河星座,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享有“荆楚第一奇湖”之美誉。这座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工湖,从最初的水利工程,逐步蜕变成为生态旅游胜地,其发展历程是黄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水利筑基时代:从溪流谷地到千岛初成 仙岛湖原名王英水库,原生态为青山耸峙夹一脉溪流,流水潺潺,两岸乃平畈稻田,豆架瓜棚。上世纪70年代初,为解决防洪、灌溉及供水难题,黄石积极响应,投入到王英水库的建设中。据《王英水库志》记载,1970-1975年间,来自阳新、咸宁、武昌、鄂城、通城5县的11万建设者参与其中,他们镐挥锹舞,打孔爆破,肩挑背扛,筑起了大坝,成为黄石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见证。1975年,总库容6.23亿立方米的水库落成,众多山头被淹,仅露峰峦,化作星罗棋布的岛屿,仙岛湖雏形初现。 生态守护之路:从环境波折到绿色屏障筑牢 生态是仙岛湖的优势,绿色是仙岛湖的底色。近年来,仙岛湖风景区管理处和王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保护一湖清水。先后成立了“护一湖清水”指挥部、“人居环境整治”专班,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双指挥长,实行“镇村联动、部门协同、分片作战”,联合水利、环保、渔政、综合执法等部门,组建“1+N”的执法体系,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1世纪初,旅游经济逐渐热了起来,仙岛湖的山水资源吸引一批开发者到此投资,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在2011年获评3A级景区后,2013年升级为4A级景区。但是临岸修宾馆、开餐厅,划片搞泳场,自发盲目发展造成仙岛湖环境出现恶化、旅游服务质量逐渐下滑。2017年,4A级景区被摘牌。 水库建成后,仙岛湖长期保持原生态,周边植被茂密,湖水清澈。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黄石将仙岛湖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
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阳新县王英镇及相关部门实施一系列有力举措。湖区严禁工业企业入驻,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搬迁或关停养殖大户,减少养殖污水对湖水的影响。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提升森林覆盖率,如今仙岛湖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3%。经过多年努力,仙岛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湖水清澈度常年保持在5-7米,部分区域可达10米,属国家一级水质;空气负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94220个,成为天然氧吧。2024年8月9日,阳新县王英镇仙岛湖旅游风景区举行世界纪录认证新闻发布会,英国扛旗世界纪录官方认证机构现场颁发了“世界水利风景区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景区”纪录证书,彰显了仙岛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卓越成效。 文旅融合发展: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 依托优质生态资源,黄石积极探索仙岛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近年来,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相继落地。位于仙岛湖北岸千里山之巅的“天空之城”,其核心景点天空之镜玻璃观景平台,从悬崖伸出49.5米,面积564平方米,海拔520.1314米,寓意“爱你一生一世”,成为热门打卡地。 除天空之城外,仙岛湖景区内观音洞神秘幽深,洞内钟乳石在灯光映照下如梦如幻;野人岛充满原始野趣,展现独特民俗风情;仙龙岛灵秀的自然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此外,仙岛湖周边发展起特色民宿、湖鲜美食等配套产业。游客可品尝湖鲜,入住湖边特色民宿,伴着风声和湖水涟漪入眠,尽享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文旅产业的发展让仙岛湖声名远扬,带动了当地经济繁荣与乡村振兴。王英镇许多村民借此契机参与旅游服务行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王英镇高山村便是典型。2015年,高山村成立“黄石仙岛湖高山新特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520亩荒坡洼地,种植蓝莓、杨梅、桑葚、枇杷等20余种果树。2018年开园后,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采摘园年收入渐达78万元。为延伸产业链,合作社开发蓝莓酒、杨梅酒、桑葚酒等果酒产品,“仙岛紫红”果酒年产1700余箱,不仅在景区商店销售,还通过电商销往武汉、南昌等地。目前,高山村有38位村民在果园和酒厂就业,每户年增收2500-30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据统计,王英镇现有农家乐近400家,土特产商店100余户,8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1272元增长到2024年的45500元,24年间增长近35倍。 如今,仙岛湖以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它是黄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典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样本。黄石,正以最温柔的方式讲述着从工业重镇到生态之城的华丽转身,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湖光山色间,读懂一座城市与自然和解的智慧。(通讯员:黄旺宣) |